- 王仕勇;周雪晶;
在国家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背景下,县级融媒体作为国家传播体系向基层延伸的关键节点,承担着信息传播、政策宣导与社会动员等职能,是推动基层舆论引导与服务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。本文以“在场”理论为分析框架,基于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,并结合政策文件分析,从空间在场、关系在场、意义在场三个维度考察县级融媒体与乡村社会的互动状态。研究发现,在县域传播实践中,一些县级融媒体出现“在场的缺席”现象:空间层面,技术设施与平台虽已进入乡村,但难以嵌入地方性的日常传播环境;关系层面,制度化、垂直化传播逻辑与乡村熟人-半熟人关系网络的运作逻辑错位,难以形成稳固的互信关系;意义层面,官方话语与本土语境衔接不足,信息在进入村民语境时常被弱化或再解释。“在场的缺席”现象发生的深层根源为制度性悬浮、媒介与乡土逻辑错位及数字鸿沟。县级融媒体需重构与乡村空间的连接,实现结构性嵌入;构筑与乡村的互信机制,实现关系性嵌入;创造与乡村的共生语境,实现意义性融入。这三重嵌入,是提升县级融媒体“在场”能力并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可探索路径。
2025年10期 No.502 5-16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43K] - 高山冰;梁民达;
县级融媒体作为连接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创新治理方式的有力抓手。在内容维度上,县级融媒体通过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,意在建构“本地事实”“公共生活”和“模范榜样”,实现数据式治理、展演式治理和引导式治理;在物质维度上,县级融媒体通过平台功能设置,意在建构“使用”的人媒关系、“守望”的人地关系、“相助”的人际关系和“对话”的政民关系,实现服务式治理、参与式治理、互助式治理和对话式治理。媒介逻辑嵌入基层治理体系,一方面可以调和基层治理的运动性,导向非强制的治理方式、追求长期系统的治理效果,推动形成柔性治理范式;另一方面可以增益基层治理的连接性,拓展参与渠道、强化主体联系,推动基层治理形成协同治理范式。县级融媒体的社会建构实践彰显了其介入基层治理体系、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再造和治理范式变迁的广阔前景。
2025年10期 No.502 17-3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842K] - 王井;金旭阳;
媒介基础设施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,深度媒介化不再囿于设想,而是走进日常、融于生活。“媒介化治理”已不是新鲜词汇,媒介何以优化基层治理以回应深度媒介化的时代之需,才今时研究之意。为此,本研究在媒介化治理视域下选取20个县级融媒体客户端为观测点,对我国县级融媒体履责情况进行实证评估,发现虽然县级融媒体作为“基层新型主流媒体”,其本身就是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;虽然能够较好履行“信息生产与质量”等方面的社会责任,但不同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责任意识及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。除少数县级融媒体能够较好地兼顾“基层新型主流媒体”和“基层社会治理平台”的双重角色外,大部分仍未跳出媒体角色范畴。基于实证分析,研究认为,县级融媒体应通过共生关系构建、合法性再生产、技术-制度互嵌、协商民主的媒介化重构这四个维度,推动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从有机融合到深度统一。
2025年10期 No.502 32-42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601K]